海洋经济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开发、利用、管控和保护海洋能力的重要体现,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内容。根据最新发布的《2019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2019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超过8.9万亿元人民币,10年间翻了一番,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9.1%。
借助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的东风,粤港澳大湾区、环渤海经济区等涉海区域蓬勃发展,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贸港也成为关注焦点。那么,这些区域如何乘势而上,进一步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多位全国政协委员带来了他们的建议。
自由贸易港:构建开放新高地
“自由贸易港是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开放形态,也应成为我国国际经济合作的战略支点。我国已具备建设自由贸易港的基础条件和现实需求。”全国政协委员、台盟中央常委、福建省泉州市政协副主席骆沙鸣说。
骆沙鸣聚焦自贸港建设,提出“加快中国特色自贸港建设,服务‘一带一路’倡议。”“要建设一批自由贸易港,推动我国的开放结构、产业结构与贸易结构的变革,构建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开放新高地。”
他建议,应重点考虑长三角、泛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及“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因地制宜、科学合理有序地在我国18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差别化选择功能定位明确且有特色的自贸区申报建成自贸港。
“要着重在自由贸易港投资与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服务业开放以及服务贸易转型、金融业开放创新、人员自由流动等方面下功夫,提高我国对资源的配置能力和竞争力。”骆沙鸣说,“同时,要注重制度创新和营商环境优化,吸引更多的贸易主体进入我国自贸港。我国自贸港也要主动参加国际港口联盟,加强健康医疗、中医药文化、体育、会展等特色服务贸易国际交流合作。”
在推动建设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探索建立中国特色自贸港方面,民建中央带来了《关于推动海南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提案》。民建中央指出,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是高质量发展要求在海南的具体体现,也是加快落实海南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国家战略的重要支撑。
为此,民建中央建议,支持海南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旅游项目,加快构建完善综合旅游交通网络,发展旅游金融,进一步完善离岛免税政策;支持海南借鉴国内其他自贸试验区做法探索自由贸易港政策,赋予海南更大的自主发展、自主改革和自主创新权限。
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服务业
一直以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备受瞩目。
“粤港澳大湾区用仅占全国0.6%的土地,创造出占全国12.4%的经济总量。”全国政协委员、国众联集团董事长黄西勤说,“但是,粤港澳大湾区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只有62%,纽约、东京、旧金山三个湾区已超过80%。”
因此,黄西勤建议,要凝心聚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专业服务业融合发展。“专业服务业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粤港澳大湾区要推动规则衔接,推进专业服务高度协同。创新机制和服务方式,优化工作、生活、国际交流等方面的软硬件环境,为专业人才的进入与互动提供便利的政策。”
黄西勤认为,在专业服务品牌建设上,粤港澳大湾区已有较好基础,优化潜力极大。“要顺势而为,进一步在培育世界级品牌、实施专业服务品牌引领上下功夫。建立‘湾区标准’,集聚专业服务高端资源,用‘湾区标准’推动专业服务业向更加专业化、高端化和国际化延伸。”
全国政协委员、十三届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贺定一表示,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入开展,大湾区整体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也面临着科技成果难以转化为经济驱动力的难题。为此,她建议,要积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扶持力度,完善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构建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综合管理平台,多管齐下强化校企合作。健全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的中介服务体系,优化外部环境。
环渤海经济区:加快一体化进程
近年来,以京津冀为核心、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为两翼的环渤海经济区取得了较快发展,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此次,民盟中央提交了《从国家战略层面推进环渤海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大会发言材料。
民盟中央指出,与当前国内外日益增强的区域经济合作相比,环渤海地区一体化发展仍存在区域发展不协调、不平衡,跨区域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区域资源环境超负荷承载,区域产业结构趋于雷同等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加深,环渤海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承载着对内“协同发展”与对外构建“合作共赢”格局的战略责任。
为此,民盟中央建议,一是将环渤海地区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加快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打造我国北方区域协调发展新高地。
二是成立高层协调推进机构,强化顶层设计。建立国务院直属的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多层次区域发展组织架构,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环渤海地区一体化发展。
三是确定城市发展优先级,分层次打造城市群。以“京津雄”为核心板块,以京津、雄安为京津冀世界级湾区城市群组重要支点和引擎,优先推进环渤海核心区的京津冀世界级湾区城市群组建设,同时辐射带动山东半岛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两翼齐飞、协同发展,进而推进环渤海大城市群建设。
四是深化强化环保一体化、交通一体化和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构建天地一体化的生态环境监测预警系统,构建环渤海陆海气生态环境立体监测网络;支持山东探索淡化海水进入市政管网进行城市供水的运营模式,探索环渤海地区水资源短缺解决路径;以北京、天津、大连、济南和青岛等城市为中心,打造环渤海地区数字技术高地。
五是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推动企业等市场主体积极融入环渤海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进程。
“应以环渤海污染治理协同为着力点,‘倒逼’促成以环渤海生态联系、产业联系为纽带的有效协作、利益共享的区域长期合作机制。”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钟茂初建议,大规模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制度性地推动环渤海区域传统企业与市场经济发达区域先进企业之间的融入性合作,激活环渤海区域经济活力。
“推动能够大力促进环渤海区域发展与协作的重要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环渤海交通网络一体化发展、区域生产要素的效率化流动、区域一体化产业体系形成。同时,环渤海区域内部应着力打造若干产业联系紧密,人流、资金流、物流紧密,相互融合并朝着一体化方向发展的都市圈。”钟茂初说。